郭亚義先生如今年过半百,是一名制作纸扎灵厝的师傅。他于1979年投身在纸扎业中,当时的他才16岁。随后他继承父业,成为第三代的传人,然而家族事业并没有一间所谓的纸扎店铺。
郭师傅说,以前是到顾客的屋外搭棚制作灵厝,历时20余天,而近十多年碍于路上车辆繁忙及房屋数量剧增,也就和叔叔在增江北区中坛庙制作灵厝。他在2008年租下增江北天宫的戏台充当自己的工作间,一路经营自家生意至今,顾客们大多数都是透过友人介绍而成。
郭师傅制作的灵厝一般17尺高愈20尺长,他一个人制作一套完整的灵厝需用上一个月半的时间,有时候赶工就会请他的几位老伙伴帮忙,两三个星期便能完成。为了与时并进并且与同行竞争,郭师傅还打造了融合科技元素的功德屋,加入LED灯,使它变得更加美轮美奂。
马来西亚烧灵厝是根据道教仪式,会在出殡当天、做旬、死亡一年(对年)、三年或家人经济许可时于忌日火化灵厝给予往生者,作功德,灵厝也称“功德屋”。灵厝是为了献给另一个世界的“亲人”使用,也是一种尽孝道的行为,不放任亲人离世时,孤苦无依,没有地方归属。
郭师傅感叹道,以前是诚心为了学习一份手艺而开始纸扎生涯,然而时下年轻人对这门传统手艺却不感兴趣,他们追求生活上的实质利益和新鲜感,因此,纸扎业可说是逐渐没落。他对于自己的子女并没有打算继承其事业感到无奈。
纸扎这个传统手艺是让人们了解与传播华人文化的重要载体,必须被传承,首要目标要让年轻一辈认识这门手艺。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