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不朽的艺术—福章雕刻

          福章雕刻从1936年就创业于马六甲,目前的老板-丁伟强是第三代的传人。14岁就辍学的他开始跟着爸爸学习雕刻的手艺,虽然教育水平不高却对中华文化及书法有着一定的认识。

          福章是他爷爷的名字,也就是这家店的创始人。一开始的招牌不是福章雕刻而是福章书店,因为当时主要是售卖文具及书籍,雕刻只是生意的一小部分。到了第二代传人时才开始接手更多的雕刻工作如印章等。然而热爱书法及雕刻的丁伟强把两者结合起来成就了今日不倒的老字号。

          对他来说,牌匾分为两种,一种是商业性的,而另一种是艺术性的。商业性的牌匾较为简单,通常一至两个月就能完成。相反地,艺术性的牌匾因顾客的喜好要求,往往会花上三至五个月甚至是一至两年的时间来完成。

          牌匾的制作过程不容易,一笔一刻都代表着他们的心血。对于艺术家而言,作品就像他们的孩子一样,每当一样完成时都有深深的满足感。然而随着年代的改变,雕刻的手艺慢慢走向没落的时候,科技的发达让这些手艺慢慢的不被需要,取而代之的是机器雕刻。可是丁伟强却认为艺术讲究的是心,机器永远比不上手工来的有感情。

          他不勉强自己的孩子继承这个行业,也十分愿意把这门手艺传授给有兴趣的人。不论是友族或是外籍人士,只要有兴趣、有心学习,他都十分乐意并免费教学。因为对他而言,知音难求。他也立志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直到他不能再做为止。


    位于马六甲豆腐街的老字号—福章雕刻,
小小的店铺却有着
79
年的历史,
而旧招牌的保留是丁伟强为了纪念爷爷而特意留下的。


  平日的繁忙让丁伟强无法到处旅行,
唯有通过喝喝茶来疏解压力。
   他认为人生就像茶一样,总有苦尽甘来的一天。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具,却是万万不能缺少。
  没有它们,
      一副牌匾甚至是印章都没办法被雕刻出来。


图为丁伟强在雕刻牌匾上偏小的字体。
    对于中年的他,这些活儿慢慢变得有点吃力。
也许以前一天能够完成的东西,
         对他而言现在却需要三至四天,感叹时光的流逝。


         难以想象丁伟强的得力助手竟然是一位马来人,
从老板口中得知原来她对雕刻深感兴趣,
在工作上帮了丁伟强不少的忙。
        她手上磨着的东西名为花枕,用支撑牌匾。


         然而在工作室的隔壁是一间未完成的艺术馆,
这是丁伟强三年前突发奇想的念头,
           目的是为了展示福章雕刻里的作品并发扬光大,
好让更多人认识雕刻这门艺术。


       这是由享誉国际的著名画家钟正山亲自题字的牌匾。
丁伟强把它挂在艺术馆的入口处,
并采用龙枕来支撑该牌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丁伟强相信艺术馆日后必定能够把福章雕刻扬名海外。


这些都是出自福章雕刻的牌匾,
   采用了人工雕刻及纯度超过99%以上的金箔,
绝对是货真价实的艺术品。


她正在为牌匾的字涂上胶水,
       以便在接下去的过程中字体不会受到破坏。
正如丁伟强所说,
    他不怕把手艺传给友族同胞或是外籍人士,
只怕没人愿意传承下去。

         

Comments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