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州巴生首个学府 中华学校

巴生曾是雪兰莪的首府,因苏丹色拉胡丁于1643年在此建立了首个马来王朝,故巴生享有“雪州皇城”之称誉。座落在巴生皇宫路的阿南莎皇宫对面有着雪州滨海第一所学校——巴生中华独立中学。

由林亨仕、杨古杰、吴彩玉及闽南公所等35人在1911年共同创办了中华学校,该校原只是开办小学教育直到1939年添办初中部,改名为“中华中学”。1958年小学部脱离中学部以及1962年中学部因部分师生不接受改制出现了国民型中学和独立中学。

一块5英亩的校地有着巴生中华小学、巴生中华独中以及巴生中华国中,随着各校求学人数增加,2004年巴生中华国中及2009年巴生中华小学分别迁至巴生甘榜爪哇和莎亚南哥打哥文宁。因此,现今只有巴生中华独中继续在原址办学。

该校的学生人数在2010年再次突破千人共1050名且连续六年不断突破新高。除了雪州各地的学生到该校求学,甚至也有不少彭亨州支持华教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巴生中华独中。适逢828日是中华独中创校105年周年的校园开放日,让我们一同了解这百年老校的面貌。


这栋教学楼建于1987年历时4年竣工至今已有26年,今年校方再次进行扩建工程,在五楼增加6间课室作为联课活动中心和一个供全校师生使用的健身中心。

耗资1000万令吉的综合大楼耗时4年在2014年竣工,大楼内除了各行政单位和教职员办公室外,还设有图书馆、食堂、综合大楼讲堂以及沈象扬礼堂。

走入教学楼抬头就可看见“自强不息”四个大字,这是从1955年中华独中联合华侨中学(现称滨华中学)、兴华中学合办三中学高师班起沿用至今,这也是中华独中和本地华教的精神面貌之一。

在教学楼的每层走廊的墙上都可看见学生设计的壁画,这是在二楼C座廉耻楼的壁画是2013年校内壁画比赛中当时高二文商和班的参赛作品获得季军。

这条课室走廊是教学楼唯一的封闭式走廊,因原先这是学校图书馆后来改建为高三生的冷气课室。

从中梯走上A座三楼就会看见张贴着全校31个学会壁报的联课活动布告板,每两个月更换一次,主要内容是宣传学会的已结束或即将来临的活动以及其他资讯。

华文独立中学与其他中学不同之一就是提供外地学生宿舍,这是教学楼的E座除了一楼外所有楼层都是男生宿舍而女生宿舍分别在B座仁爱楼和C座廉耻楼的五楼。

这是以已故巴生中华独中副董事长沈象扬命名的礼堂,沈老是巴生华教的战士其一生的贡献使他荣获2010年度林连玉精神奖。舞台上是扯铃学会正在为下午的联课表演团体才艺观摩赛做最后的彩排。

在综合大楼的底层有着一幅纪念综合大楼开幕的拼图壁画,象征巴生中华独中经过百年的发展一步一脚印地默默为华教努力且与世界接轨,该校董事会、家教协会和校友会三机构迈向
共同的目标。

Comments

  1. 这间是老校,又是巴生滨海第一校,很有意思啊。不过你的照片全是新的摩登设施,从照片看到这就变得和其他学生没有两样了。你要去拍一些旧照片,不然就找个老校董,让他告诉你这间学校的故事。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Popular Posts